韓金梁是土生土長的鄭州人。1974年,韓金梁轉業(yè)回到鄭州,被分配到鄭州市郵電局做投遞員。
在韓金梁的記憶中,1974年的國慶是最美的一次,“第一次參加游園,賞煙花,可美了”。
韓金梁回憶,那年國慶游園會定在鄭州市人民公園,政府組織,每個單位有一定的游園票,“我剛從部隊專業(yè),沒有我的票。”韓金梁說,人民公園平時兩分錢一張門票,但國慶這一天,只能憑游園票進園,不能買票。
正值年輕,韓金梁非常想去看看難得一見的游園會,他千方百計托當時在市委當司機的朋友拿到珍貴的兩三張票,興奮不已,還把其中一張票送給了來自上海的知青老師陳學良。
就這樣,無比盼望的國慶節(jié)終于到了,“公園里特別熱鬧,每個單位出的都有節(jié)目,唱歌跳舞的,搭的臺子到處都是!表n金梁回憶,聽到最多的音樂是“太陽最紅,毛澤東最親”、“唱支山歌給黨聽”,偶爾還會有抗美援朝的“雄赳赳,氣昂昂,跨過鴨綠江”……
韓金梁說,如果放到現在,大家的激情肯定不高,但那個時候,沒有電視,只有廣播,大家聽到的音樂、看到的歌舞非常有限,五一、十一的游園會就顯得特別隆重,特受歡迎。
白天逛游園會,晚上賞煙花,政府在鄭州市體育場、西郊五一公園兩個地方組織放煙花,韓金梁的家正好在市體育場后面的工人新村,觀看煙花視野最好,“放的煙花還提溜著降落傘,大人領著小孩都追著降落傘跑,那熱鬧勁兒,不比春節(jié)差。”韓金梁說,從軍前,沒有游園會,沒有煙花;從軍后,一到國慶便加崗加哨,不能請假,而轉業(yè)后的第一年,他才真正領略到了節(jié)日的熱鬧。
如今的國慶不再放煙花,不再有大規(guī)模、一票難求的游園會,形式多樣,內容更奔放自由,但韓金梁總覺得,相比當年的國慶,如今總少點什么,“是精神生活豐富了,不再有那種新鮮感了嗎?我也說不上來,總是很懷舊”。
韓金梁給東方今報記者看老照片